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、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。2025年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、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优化了专项债支持政策,为储备林项目提供了长周期、低成本的资金渠道。中机院争资立项小组基于最新政策要求,系统梳理了国家储备林项目申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管理要点,从项目准入、材料准备到审核流程进行全面解析,旨在帮助申报单位准确把握"自审自发"试点扩容、负面清单动态调整等新政机遇,有效规避常见申报风险。通过科学谋划项目、规范准备材料、精准对接政策,可显著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,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资金保障。
一、主管部门
国家储备林专项债项目实行多部门联合管理: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:负责项目技术标准制定和行业管理
财政部:负责专项债额度分配和资金监管
省级林业部门:组织项目初审和推荐
地方财政部门:负责专项债发行和偿还管理
二、政策内容
2025年专项债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要政策:
融资政策:提供最长30年(含宽限期)的低息贷款,利率执行央行基准利率
审批政策:试点地区可自主筛选项目并发行专项债,审批流程缩短60%以上
资金使用:资本金使用范围扩大至30%(原25%)
动态管理:定期评估政策效果,调整支持方向和标准
三、支持范围
(一)优先支持方向
人工商品林建设,郁闭度≥0.6的稳定林分
乡土树种、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项目
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3.3公顷的混交林
(二)禁止支持领域
天然林、自然保护区、公益林、森林公园
坡度35度以上或立地条件差的林地
无明确收益来源的纯生态项目
四、申报条件
(一)主体资格
国有林场或地方国有企业
具有相关树种培育经验和技术力量
(二)项目要求
规模要求:单个项目面积不低于3万亩
林分要求:
以中龄林、近熟林及成熟林为主
目的树种比例不低于60%
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
用地要求:
立地指数≥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
权属清晰无争议
五、审核要点
合规性审查:
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
是否纳入负面清单
收益评估:
木材销售等收益能否覆盖债券本息1.1倍以上
如收益不足,是否通过资产组合实现平衡
成熟度评估:
是否具备用地、环评等前期手续
"三证一书"是否齐全
战略契合度:
是否符合国家木材安全战略
是否带动地方林业产业发展
六、申报窗口
常规申报:
每年3-4月、9-10月集中申报
绿色通道:
续建项目可随时通过"绿色通道"申报
试点地区实行常态化受理
七、资料清单
基础材料:
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
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
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
专项材料:
国家储备林项目专项规划
林权证明及林地使用协议
木材产量及收益测算报告
财务材料:
财务评价报告
财政评审报告
资金平衡方案
法律材料:
法律意见书
无抵质押承诺函
八、注意事项
风险防控:
避免将公益林等不符合条件林分纳入申报
确保项目收益真实可靠,避免过度包装
时间节点:
新开工项目最迟需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开工
提前6个月准备完整申报材料
区域协调:
跨区域项目需取得各方明确同意意见
与电网等基础设施做好衔接